设计院未来:大浪淘沙,留下的总是金子发表时间:2018-04-08 17:49 土地拍卖场上每一宗高溢价地块的背后,都是建筑设计公司付出的汗水和辛劳,而竞拍者每一次信心十足的举牌,几乎都意味着他们所依据的测算方案又换了一个“版本”。拿着三个以上测算方案去拍卖现场举牌的开发商不在少数,更有甚者是拿着十多个测算方案前去举牌的。开启了“免费模式”的建筑设计行业,已经彻底把开发商“惯坏”,但对于明天是否还能分到一杯羹,他们中绝大多数心里都没底。 楼市下行引发全产业链动荡建筑设计行业跟土地打交道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不过以前好歹他们知道土地是哪家开发商的。这两年,一宗土地到底终是谁的都还不知道,设计师们就已经围着这宗土地忙活开了。如今活跃在成都公开土地招拍挂市场的只有不多的几家开发商,这些开发商拿地的依据,很大程度上仰赖于设计机构提前几个月所做的“土地开发利润率测算”和开发方案。设计机构相互之间刺刀见红拿下的竞标,终却不一定能够变现。这倒不是开发商故意留坑,而是源自土地市场有太多的不可控性——或许投促方面事先答应好给你的地块,转眼归了他家;也可能一宗看起来不会有人去挂牌的地块,终却拍出了不可理喻的天价。开发商空手而归,设计公司此前做的所有开发方案,一分钱都收不到。 一家来自上海的大型全国性建筑设计公司的区域公司负责人给出了一个数据比例:10个业务跟踪换1个房企拿地方案呈递机会;5个拿地方案呈递机会换1个投标机会;5个投标机会换1个中标机会。也就是说250条业务信息,才能换得一个可能出了方案却毫无收获的机会。“但是,你不能不接,一旦后来房企拿到地,你就没有机会了。” 大牌房企带你装疯带你飞 一部分品牌房企的腹黑,很多设计公司深有体会。某大型设计机构副总经理讲了这么一个案例:某个温江的大盘项目,开发商找了5家设计机构竞标。每轮方案比选以一周为周期,淘汰一家。每轮比选完之后,开发商将所有评分、各家公司做的方案都给到每家参加比选的公司。淘汰几轮,如果有新的设计公司加入,大家又开始新一轮比拼。到后还剩两、三家的时候,开发商还会把各自的报价,私下透露给对方,终达到方案较优,价格较低的效果。这样,被淘汰者往往是数周通宵加班,终分文未得。 混乱的竞标如果你以为吐血价竞标成功就是终点,那就错了。开发商方面能对建筑设计方案拍板的高管一旦离开原来的公司,种种变数接踵而来。曾经某房企华东区负责人,垂青于清华系的建筑设计方案,于是由清华系担纲的设计公司与之合作得顺风顺水。孰料,几家大区老总对调,新任老总属意同济系的设计风格,于是原来“精诚合作”的设计公司再从这家开发商那里拿到大单的机会微乎其微。这样的事情在沿海乃至内陆准一线城市,也属常有。 而在二线、三线市场,房地产产能过剩,楼市销售不景气,很多项目是直接停工,转让,甚至开发商破产,以这些“倒霉”的开发商为主要客户的设计公司,只有跟着死掉。 好日子结束,能力不足的“设计师”仍在这一行混饭吃 作为一个对房地产业依存度颇高的行业,众多设计院所在2013年之前都是粗放型经营,“只要你把图纸画得出来,就行了。我们公司的设计能力和质量,我自己都不敢恭维。”曾经就职于××研究院的某先生如是说。据他回忆,尽管排名前10的大型设计院瓜分了整个市场65%左右的份额,但剩下的35%份额,依然令这家设计院和众多打着挂靠而来的金字招牌的院所一样,在2013年之前过着轻松愉悦的日子。 那个阶段的房子太好卖,“只是让人们有房子住,并不在乎设计的,把旁边卖得好的楼盘拷贝过来就行了”。于是老板的舅子当兵回来,在所里画结构;一个小姨妹,高中学历,绘建筑图;另一个表弟,初中学历,还是在所里画图。靠着这样的草台班子,竟然也在当年经营得有声有色。这样的小型设计所的典型特征,除了财务和人事管理一塌糊涂,人才培养和引进更是上不得台面。因此,终也在2014年和很多其他同类的院所一样关门大吉。 院所虽然倒掉,但其中大部分人员依然靠着过去的老资历,分流到其他设计院所或公司,继续干着老本行,他们缺少的功课,在未来的岁月中,必然成为潜伏的地雷。 建筑设计行业的未来有的已经看到在建筑设计行业摸爬滚打多年,如今已经成为所在公司高管的设计师们,对设计行业未来5年的前景预判,仍不乐观,我们听到多的类比是的过去的家电行业。2000年左右,全国有上千家地方性家电企业在混战。到了2010年,家电业销售收入百亿元以上的企业集团只剩7家。但是经过轰轰烈烈的淘汰赛之后,家电产业的普遍利润率从1%~2%上升到了目前的8%~9%,劳动生产效率更是脱胎换骨。淘汰掉的全是过去仅凭价格战求生的企业,十年间生存并壮大的全是在创新方面有绝技的企业。所以,活下来的不光有汤喝,还可以大块吃肉。 “在充分竞争的市场上,终只有少数几家设计公司生存下来,其他都会被淘汰。没有长期发展思维或者苦练内功的企业,后结局都不太好。未来3到5年,如果这个行业没有过多地受到行政干预,经过竞争,弱小的企业会消失,胜出的都是有理想、有信心的企业……存活的一定是优秀的企业。这些‘优秀企业’不一定必然规模很大,也会有一些在设计上很有灵感的工作室,一些有创意的设计师领衔的团队,也会生存得很好。但是必须要有品质和理念上的坚持,这很难。”成都某建筑设计公司的高管在去年底给公司所有员工的致辞中如是写道。这样的危机意识也许现在大多数建筑设计公司都有了,但早半年时间认识到行业危机,改变、调整也比别人早了半年启动。及早认识到行业危机 值得设计行业人士欣慰的是,《2014-2019年中国绿色环保建筑设计市场评估与投资前景分析报告》显示,我国建筑设计行业营业收入2006至2012年平均增速达43.85%,行业整体效益稳步提升。2013年以后,尽管房地产行业不景气,部分设计院所受到冲击。但《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十二五发展纲要》指出,至2015年末,我国工程勘察设计企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长率可达15%以上,行业将进入稳步发展阶段。但仍需要指出的是,勘察设计这一环节,并非每一家建筑设计公司都具有相应资质,每一项勘察设计终也并不一定都转化为建筑设计的业务,实力不足、业务单一、没有创新能力的建筑设计公司,是时候出局了。 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很美好,但是很多人都死在了明天早上或晚上。努力活下去,让我们一起迎来后天美好的太阳。 -----文章整理摘录自《建筑前沿》 |